舟山高新技术产业园区是舟山开发开放的桥头堡和创新发展的主阵地,下辖省级高新技术产业园区、舟山港综合保税区、舟山航空产业园三大产业平台。规划总面积41.31 平方公里(包括本岛北部区块31.69 平方公里、朱家尖区块7.77平方公里、衢山区块1.85 平方公里),其中23.48平方公里列入浙江自贸试验区舟山片区范畴。
舟山高新技术产业园区前身为始建于1992年的舟山经济技术开发区,2017年列入省级高新技术产业园区,目前正在打造国家级高新技术产业园区,其本岛北部区块规划陆域总面积27平方公里,海域总面积25平方公里。
园区发展优势显著:
1、区位交通便利:园区处于本岛“南生活、北生产”空间战略格局中的北部工业带的中心位置,居于舟山城市体系的“弓弦”支点,距舟山市政府所在地8公里,舟山跨海大桥、普陀山机场、离鸭蛋山海峡轮渡等海陆空接点15公里左右,具有地理位置适中,交通便捷的优势。
2、土地资源充足:园区土地主要由低产盐田废转和围海造田而成。一期11平方公里,产业布局基本完毕;二期16平方公里已经成陆。土地全部属于建设用地,一旦项目签约,可即时挂牌出让。
3、港口岸线丰富:园区北面临海,拥有得天独厚的深水港口和航道资源优势,岸线总长约17公里,离岸二至三百米平均水深达到14米以上,水深流稳,终年不冻,主航道可通行10万吨以上船舶。目前已建成5万吨兼靠7万吨级集装箱和3万吨兼靠5万吨级散杂货公用码头各一座,主营业务包括散货、件杂货、集装箱等三大板块。
4、配套设施齐全:已达到“九通一平”标准,同时相继建成了国家级船配检测中心、企业服务中心、海关通关大厅、污水处理厂、公交总站以及综合功能配套小区等,有效确保入区项目的配套需要。
园区已有规上企业200余家,先后培育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50余家,科技中小企业150余家,引入中铁宝桥、物产中大、华润电力、国投吉能等一批央企投资实体项目,富通住友、新奥-韩国SK等一批中外合资项目,逐步形成了以海洋食品及医药、电子电气、汽车零部件、清洁能源、保税物流及加工为主导的特色产业功能板块。
目前,园区正聚焦新材料、新能源、新制造三大方向加快发展,努力建设千亿级产业集群工业平台。其中,石化新材料方向依托2.52平方公里的绿色石化基地拓展区建设新材料产业园,重点发展电子信息材料、轻量化材料相关产业。已引入了亚洲规模最大的百万吨级聚苯乙烯生产基地项目、以及显示/半导体用塑料母粒及光学板材项目、高性能合金、靶材新材料及正渗透膜制造等多个项目,并初步形成了产业链闭环。清洁能源方向依托千万吨级LNG加注及接收站项目、百亿级投资的异质结太阳能电池及组件项目、40亿级燃气发电项目,进一步打造低碳清洁能源及装备制造基地。先进制造方向依托全球继电器龙头宏发集团东部生产基地、全市第二家民营主板上市企业浙江黎明、富通住友海洋工程用缆产业基地、中铁宝桥钢结构生产基地项目、机械智造园等一批龙头型企业和基地型项目,打造高精特新先进制造业集群。
舟山港综合保税区于2012年9月29日经国务院正式批复设立,功能定位为“一中心(建设成为我国大宗商品的国际物流配送中心,)、两基地(富有特色的现代海洋产业基地、我国重要的进口商品基地)”。总规划面积5.14平方公里,采取“一区三片”模式,设置本岛分区、衢山分区和空港分区。依托自贸区先行先试政策优势和自身区位优势,舟山港综保区正积极打造万亿级大宗商品贸易平台。其中本岛分区2.55平方公里,重点发展保税仓储物流、保税加工、跨境电商、融资租赁等相关产业,已汇集大宗商贸、服务等各类企业近2万家,其中1/3为油品贸易企业,年度贸易额超五千亿,占全市80%左右; 大力推进东北亚保税船用燃料油供应中心项目,2023年实现保税燃料油供应量704.64万吨,直供量稳居供油港全国第一、世界第四。衢山分区规划面积1.85平方公里,重点打造东北亚重要的铁矿石仓储、中转、加工、分销基地。拥有40万吨矿船泊位的鼠浪湖矿石中转码头已成为我国最大海上铁矿石中转基地、国内最大的单体保税混配矿码头。空港分区规划面积0.74平方公里,着力做强飞机制造与航空物流相关的保税功能。
舟山航空产业园于2017年3月批复设立, 核准面积7.77平方公里,为省级经济开发区序列。园区依托波音737完工和交付项目, 是百年波音的首个海外工厂,现已全面建成运营,以大型干线飞机制造为核心,吸引高端制造业、现代服务业产业集群。园区主要规划发展整机制造、大部件与系统集成、零部件制造、附属制造、运营保障、现代服务六大产业,打造具有完整产业链和业态的航空产业园。区内总投资25亿的波音737MAX飞机完工和交付中心项目,一期占地40公顷,建筑面积约6万平方米。建成后主要开展737MAX系列飞机内饰安装、涂装及飞机维修和维护、飞机交付工作,实现完全产能时一年交付100架飞机。
打印本页 关闭窗口 |